当前位置:生活 > 正文
汤药凉服、温服还是热服?服用中药的温度有哪些?
2022-04-11 15:54:24 来源: 家庭医生在线

服用中药有一定的温度要求,分为热服、凉服和温服。根据疾病需求、患者的寒热虚实体质来选择其温度。有的汤药需热服或温服,有的需凉服,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汤药凉服、温服还是热服?

1、适合温服的汤药

温服也就是以接近体温的温度服用,通常在25~35℃,进入口腔后稍微感觉到温热,容易入口,并不会刺激胃肠,利于胃肠道吸收药物,在体内发挥其作用。温里散寒类的药物需温服,能起到温里散寒效果,常见的有四逆汤或理中丸,常常用于治疗虚寒症,包括脾肾虚寒或是脾胃虚寒。

2、需热服的汤剂

热服是把药液趁热喝,又或是用热水送服药物,以稍微感觉到烫嘴为宜,通常适用于外感风寒等寒症。发汗解表类药需热服,如桂枝汤或麻黄汤,可治疗风寒感冒,其症状是恶寒发热、出汗少或无汗、头痛和四肢酸痛等,通过热服能帮助发汗解表,利于汗邪排出。某些情况下还需搭配生姜汤或热稀粥,能调和胃气,帮助发汗解表。另外,温经散寒除湿剂也需热服,如麻黄细辛汤或附子汤,能起到温经散寒和除湿效果,辅助治疗寒湿痹症,包括风湿关节痛或筋脉痉挛,通过热服能温通血脉和散寒除湿。

3、适合凉服的汤药

通常用于治疗热病的中药需凉服,也就是把药液或送服饮料放凉,某些情况下还需冷藏后服用,一般适用于热毒壅盛等热症且体质强壮者,发挥清热解毒和消暑功效。清热药适合凉服如黄连解毒汤、龙胆泻肝汤或白虎汤等,能起到清热泻火和清热解毒效果,能帮助寒凉药物发挥其清热作用。若服用药物时呕吐,通过冷服能减少呕吐。

温馨提示

大多数中药需温服,若是丸剂、散剂或粉末状,需用水或米汤等温敷。特别是体质虚弱者,胃肠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差,若喝太凉的中药可能会刺激肠胃,从而导致胃部不适和呕吐,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。若服用太热的中药,会导致出汗太多,使得气随着汗脱,从而导致体质更加虚弱。可通过两个小妙招快速让中药加温,第一在杯子中加入1/2的热水,把中药口服液放在杯子中且盖上盖,5分钟左右就能让口服液升温;也可以把适量药液兑入温开水中,直接饮用。

标签: 汤药凉服 服用中药 疾病需求 患者的寒热虚实体质

责任编辑: jkl2